跳蚤

屬於蚤目,據估計全世界的跳蚤有2,000種左右,目前台灣的記錄中總共有33種以上的跳蚤,其中有20種(佔60%)在老鼠身上發現的。

生物學特性

無翅的吸血小昆蟲 ‧ 身體兩側扁平便於在宿主的毛髮間走動 ‧ 後腳跳躍能力很好,可跳至25厘米高,橫跳35厘米

本地常見的品種

熱帶鼠蚤(印度鼠蚤)(Xenopsylla cheopis)

鼠疫(plague)和鼠性斑疹傷寒(murine typhus)的傳病媒介

貓蚤(貓櫛頭蚤)(Ctenocephalides felis)


除叮咬牠們的宿主(貓和狗)外,還咬人類跳蚤感染是造成犬貓皮膚病灶的最為常見的一種原因,也是分佈廣泛的吸血性寄生蟲。幾乎所有的寵物都會被感染,感染犬貓的跳蚤主要以貓的櫛頭蚤最為常見,通常稱為貓蚤,貓蚤嗜侵襲貓、犬和人,常見寄生於寵物生活的室內。

蚤完成其生活史需要一定的溫度、濕度,在溫帶氣候地區,在可能只是一個季節性的問題,但在熱帶或是在溫暖的室內,整年內都可以見到嚴重的侵害。環境條件也會影響生活史的長短,使得其生活史可以從12天至147天不等。在一般的室內環境,生活史一般在3-4周。在潮濕的環境中,沒有血液為食,蚤能夠離開宿主成活長達7個。當接觸到宿主時,就貪婪的採食,但只能消化攝取血液很少的部分,其餘的大部分則隨糞便----“蚤糞”排出。

控制和預防措施

跳蚤生活史在寒冷的冬季會減緩,但並非完全停止,蟲卵仍會發育成幼蟲並進一步化繭。在較寒冷的氣候下,蛹大部份都會陷入冬眠狀態,直至適合的溫度和濕度才會羽化出繭。因此,在寒冷的季節您往往並未察覺到跳蚤的問題。成蚤延遲出繭造成冬天和早春時大量蛹貯藏於居家環境中,到了夏天,跳蚤的生活史加速,造成更大量蛹的形成;同時蛹開始羽化為成蚤。因此當您發現跳蚤肆虐時,生活環境中極有可能已存在數千至數萬隻跳蚤!

跳蚤會叮咬家人而造成令人難以忍受的劇癢和皮膚過敏。一般而言,叮咬人們的跳蚤是剛孵化出來、開始尋覓適當寄生宿主的成蚤,而非從寵物身上跳下來的跳蚤。因此必需長期定期預防,以杜絕家人被跳蚤叮咬、影響家庭生活品質的機會。

您可透過幾個簡單的步驟,儘可能消除環境中大量未成熟的跳蚤

‧ 控制動物宿主(host)

‧ 經常吸塵、更換吸塵袋或清洗地板、地氈以清除卵、幼蟲和蛹

‧ 將有殘留性的殺蟲劑噴灑害蟲出沒的地方

台灣的跳蚤種類

據Lien and Fan(1971),台灣的跳蚤歷經多位日籍及美籍人士之調查研究共有14屬21種。然而,至Chung and Hsu(1999)在鞍馬山的寬吻鼠耳蝠(Myotis latirostris)採到蝠蚤屬的新種名為鞍馬蝠蚤(Ischuopsyllus anmashanensis)為止,目前有紀錄之台灣蚤類共有7科23屬34種。台灣的跳蚤中以多毛蚤科(Hystrichopsyllidae)的種類最多,共13種,大多是在高山鼠類體上採得,且一種老鼠身體上常不只一種跳蚤。角葉蚤科(Ceratophyllidae)為另一大科,台灣有6種。蝠蚤科(Ischnopsyllidae)寄生於蝙蝠體上,對宿主動物的專一性強,台灣有3種,鞍馬蝠蚤係依據採到的1隻雄蚤發表新種,另2種寄生於平地蝙蝠的蝠蚤則僅採到雌蚤,且為世界分布種;台灣約有22種蝙蝠,推測應可在高山蝙蝠身上採到更多的種類。台灣的陸生哺乳類有61種,僅約三分之一的種類有跳蚤的記錄;而台灣約有450種鳥類,但迄今台灣的野鳥尚無跳蚤寄生的記錄(Maa and Kuo 1965),在國外有很多海鳥(seabird)及燕雀類(passerines)有跳蚤寄生。因此,咸信台灣的蚤目分類研究仍有發展前景,尤其幼期分類仍為一片空白。

貓蚤

貓蝨會叮咬人體,但不會寄生於人體身上。貓蝨會在我們護理寵物或寵物床褥時叮咬我們的雙手或身體,最常見的叮咬部位為腳及小腿。呆在地氈或寵物床褥的貓蝨通常遠多於寵物身上的貓蝨,並會在我們走近時跳到我們身上叮咬。 貓蚤一般在宿主休息的地方棲息,例如貓窩裡。幼蟲一般在此發育成熟。

犬蚤

犬蚤身體扁平,利於其在動物毛髮中爬行。全身鬃、刺和櫛均向後方生長,當您為寵物修理毛髮時,它們可以緊緊抓住宿主。

它們能跳躍約18.3厘米高,因此能在不同宿主處來回跳躍。它們還會蔓延至花園草坪。

防治方法

- 若環境面臨野貓、狗、鼠等問題,須執行驅離、捕捉或鼠害防治。杜絕跳蚤再次危害情況產生。

 

- 居家內毛製、紡織品等若已危害,帶至陽光下進行全面曝曬,因為跳蚤不喜歡在陽光照射下生存。

 

- 將環境中堆積物全面清潔整理,不讓物品雜亂堆積。

 

- 跳蚤危害區域的地面,全面施灑藥劑,迅速消滅跳蚤成蟲。

 

- 在進行施灑藥劑時,可一併施用昆蟲生長抑制劑,使幼蟲無法羽化成蟲,再次造成危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