蚊子

蚊科均為完全變態,包括四個發育時期:卵、幼蟲、蛹及成蟲。前三個時期的長短與種類及溫度有關。舉例來說,媒斑蚊(Culex tarsalis,常見於美國),在20℃下須14天來完成前三時期的發育。但在25℃上,只需要10天就可以發育完成。完成前三時期的發育所需的時間通常介於4天至一個月之間。蚊子的卵依種類的不同可能產在水面、水邊或水中三種不同的位置,水面上的如瘧蚊和家蚊,水邊的如斑蚊。瘧蚊和家蚊約在二天內孵化,而斑蚊則在三至五天會孵化。

蚊科昆蟲的幼蟲又稱為孑孓,通常生活在池沼、水溝或積水的器皿等處。孑孓常用尾端貼著水面,作倒垂式的漂浮。這是孑孓在呼吸。它利用腹部近尾端的呼吸管,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。孑孓利用口的刷毛會產生水流,流向嘴巴,以攝食有機物及微生物,但有少數種類以其他孑孓為食物。孑孓經過四次蛻皮後會發育成蛹。蛹幾乎和孑孓一樣活躍,不攝食,但可在水中游動。形狀從側面看起來成逗點狀。靠連接胸部氣孔的一對呼吸角呼吸。經兩天完全成熟。

有一些種類的蚊子幼蟲(例如瓶草蚊屬),住在鳳梨科植物中的積水裡。有些甚至居住在豬籠草等捕蟲植物之中。Deinocerites屬的蚊子則居住在海邊的小洞中。大部分不居住在熱帶的品種,都以卵的形態度過冬天。但也有少部分的種類以成蟲或孑孓的型態來越冬,例如家蚊屬的一些種類,即以雌成蟲的型態來越冬。

攝食

雌蚊吸血主要是為了交配後產卵(並非靠吸食血液維生),所以牠們的口器特化為細長的喙,以便刺穿動物的皮膚。跟其他吸血昆蟲的針狀(像注射針筒)口器不同,雌蚊口器上布滿了鋸齒狀的突出。和注射針頭平滑的表面相比,鋸齒狀的口器和皮膚組織接觸的面積較小,這減少了對於神經的刺激,所以產生的疼痛感大大降低。蚊子吸血時,會反覆的穿刺皮膚,藉這個動作來尋找最適合的穿刺位置(以微血管密度決定)。接著,將口針刺入皮膚並注射含有抗凝血化合物的唾液,有時唾液含有病原體並可能感染寄主。口針可直接刺入微血管,或利用口器的游移劃破微血管,形成血池後再吸血。

雌蚊藉由特殊的感應器來尋找牠們的獵物。雌蚊對二氧化碳、熱及汗水非常敏感,所以牠們能在一定的距離內尋找恆溫動物的哺乳類和鳥叮咬。經常有人認為血型、肥胖、性別甚至血糖會影響被叮咬的風險,但是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令人信服的統計數據。

雌蚊需要攝取蛋白質以獲得足夠的營養來產卵,而從一般雄蚊的正常飲食(花蜜、果汁)中無法獲得足量的蛋白質,因此雌蚊才會吸血。

熱帶家蚊

熱帶家蚊為住家最常見之蚊蟲,不但數量多且分佈廣,台北市住屋內的蚊種,熱帶家蚊佔96%以上。熱帶家蚊可孳生於任何積水中,特別喜愛含高度有機質之污水,尤其是含腐植質多之滯留水,如市街之水溝、暗溝、化糞池、污水池及人工容器中均可發現其幼蟲,其生活史10~14天即可完成。

地下家蚊

地下家蚊,分類上與熱帶家蚊為同種之不同亞種,為近年侵入台灣的外來種,主要孳生於大樓積水的地下室、貯水池、污水池化糞池,由於地下家蚊原產地在溫帶,因此在台灣冬天亦甚活躍,目前已成為都市大樓常見之蚊蟲。大抵夏天蚊多為熱帶家蚊,冬天如仍然蚊蟲很多,則可能為地下家蚊。

埃及斑蚊

病媒斑蚊全身色黑,密佈銀白色斑點。埃及斑蚊之成蚊,其胸部背板之側緣有一對銀白色之吉他狀曲線,中間另有一對狹長之黃白色直線。而白線斑蚊之胸部背板中間,則僅有一條寬而直的銀白線。二者之卵均需經一般乾燥期,才能順利孵化,在室溫下完成生活史約10天。

瘧蚊

中華瘧蚊為最常見的瘧蚊,在鄉村數量甚多,幼蟲孳生於不同之靜水或流水中,水田為其重要孳生地。其幼蟲及成蚊之密度變化與稻田耕作制度有關。成蚊翅膀前緣脈有透明斑點二枚,自日落後即可開始吸血,整夜均可吸血,而以夜晚九時至午夜達最高峰;嗜吸動物血,主要之吸血源為水牛,亦可叮人。成蟲喜棲息於牛舍。

防治方法

蚊蟲防治最根本為清除孳生源;所有的蚊子都是從積水中發生。

1.庭院空瓶罐或廢容器、廢輪胎等清除,以防雨後積水而導致蚊蟲孳生。

2.家中不常用的瓶罐缸盆桶等可倒蓋,防止積水。

3.水盤、冰箱底盤、冷氣積水、水塔定期的換水及除水,時常清理。

4.花瓶可以棉花遮口,盆栽之水盤與盒子可密封,防止蚊子產卵。

5.排水溝以紗網或墊子覆蓋。

6.其他像蓄水池、化糞池等地則可定期請除蟲公司以化學方式防治處理。

7.成蚊的防治則可以加裝紗窗紗門、臥室或房門加裝蚊帳或防蚊門簾,亦可使用蚊香、液體電蚊香、電蚊拍等防蚊產品之。